四川科技項目申報資訊
補助!成都市各區縣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申報條件程序和材料激勵管理辦法
根據最新管理辦法,盤點成都市各區縣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申報條件程序和材料激勵管理辦法,詳情如下,本辦法所稱重點產業領域包括機器 人、航空航天(含低空制造)、軌道交通、生物醫藥、農機裝備、 其他智能裝備等領域 ,每年的重點支持方向由各市級重點產業鏈 提出、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發布。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經開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簡陽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高新區、天府新區、東部新區需要咨詢申報的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您解答輔導!
免費指導熱線:19855109130(可加v)
深耕項目申報行業12年,沉淀了豐富的政策資源、企業資源、項目資源,形成了獨有的實戰實操模式和大量的成功案例。除了全力打造自身專業項目團隊外,相較同行業最大的優勢,在于我們有各個流程階段的人員,分工明細,細致化;想要咨詢任何項目申報的都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你做免費項目規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制定依據。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 部門關于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意見》(發改產 業〔 2018 〕558 號)、《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務院 國資委關于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等參與企業招標投標 活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重裝〔 2023 〕127 號)、《工業和信息 化部 財政部 金融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 裝備首批次新材料保險補償政策的意見》(工信部聯重裝〔 2024 〕 89 號)、《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四川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四川 省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認定管理辦法〉 的通知》(川經信裝備〔 2021 〕124 號)、《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若干 政策措施(試行)〉的通知》(成辦規〔 2025 〕1 號),規范成都市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目錄征集及制定、產品認定等 環節 ,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本辦法所稱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以 下簡稱首臺(套)〕產品,是指經過創新,其品種、規格、架構或技術參數等有重大突破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但處于市場推廣初期 的首臺(套)成套設備、整機設備及相關核心部件、控制系統等 產品 ,不包括研制單位研發的僅限于自用的產品。
第三條 重點產業領域。本辦法所稱重點產業領域包括機器 人、航空航天(含低空制造)、軌道交通、生物醫藥、農機裝備、 其他智能裝備等領域 ,每年的重點支持方向由各市級重點產業鏈 提出、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發布。
第四條 職責分工。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負責牽頭制定首臺 (套)推廣應用指導目錄、開展認定并發布公告等工作 ,市財政 局等市級部門配合參與。
第二章 目錄
第五條 目錄定義。《成都市首臺(套)推廣應用指導目錄》 (以下簡稱《市級目錄》)是成都市內企業及相關組織機構研制且 亟需推廣應用的產品指導目錄。《市級目錄》 內容包括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主要技術指標等內容。《市級目錄》結合成都市產業發 展實際因地制宜 ,并與國家及四川省有關目錄錯位協同 ,根據成 都市重點產業推進工作部署動態調整支持的細分領域。
第六條 征集程序。 由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通過廣泛征集、 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流程牽頭制定《市級目錄》,并實行動態管 理 ,研制單位根據通知要求申請 ,原則上每年公開征集一次 ,征 集完成后面向社會公開發布。
第三章 認定
第七條 認定定義。首臺(套)認定是指市經信局市新經濟 委對符合《市級目錄》的產品 ,經組織專家按照“第九條基本條 件”,對產品技術先進性、 自主知識產權等條件進行評審通過后 , 認定為市級首臺(套)產品,發布《成都市首臺(套)產品公告》 (以下簡稱《公告》)并頒發認定證書。《公告》有效期為 3 年 , 是享受市級首臺(套)相關政策的依據。已經認定為國家及四川 省首臺(套)產品的 ,且在有效期內的 ,經備案后自動認定為當 年市級首臺(套)產品 ,無須重復認定 ,直接納入《公告》并頒 發認定證書。
第八條 認定程序。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原則上每年組織一 次認定申報 ,研制單位按屬地原則向區(市)縣工業和信息化主 管部門申報,區(市)縣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初審后推薦上報, 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組織專家評審等流程開展產品認定 ;其中 , 申請自動認定的產品只需向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備案上級部門出 具的首臺(套)產品認定證書、企業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及法 人身份證明書、誠信申報承諾書等材料 ,無須準備其他材料。
第九條 基本條件。 申請認定的產品及其研制單位應具備以 下基本條件:
(一)產品研制單位為依法經營的企業及相關組織機構 ,近 三年信用良好 ,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突發環境事件等。
(二)產品須符合《市級目錄》。
(三)產品技術先進。市級首臺(套)產品在同類產品中應 達到國內先進及以上水平。產品通過中國計量認證( CMA )或中 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 CNAS )性能參數檢測 ,性能參數 不低于《市級目錄》。
(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申請單位通過其主導的技術創新 活動 ,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 ,或依法通過受讓取得知識 產權的所有權或使用權。
(五)產品研制、開發完成時間距申請認定時間原則上不超 過 2 年 ;其中 ,產品需獲批行業特殊資質才能市場應用的 ,研制 單位應及時申報 ,產品研制、開發完成時間可從產品獲批相關資 質之日起計算。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十條 研制單位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申請政策支持 ,不得 通過弄虛作假或采取不正當手段享受政策支持。對弄虛作假或采 取不正當手段的研制單位 ,將撤銷認定、收回已撥付支持資金 , 并按市級專項資金相關管理辦法嚴肅處理。
第十一條 市區兩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 協調做好《市級目錄》制定和《公告》發布等相關工作 ,落實好 項目監管和績效評價等工作。
第十二條 參與評審的專家應遵守有關管理辦法 ,堅持客觀
公正、利益回避和保密原則。發現與評審項目存在利益關系或其 它可能影響公正性關系的 ,應當主動申請回避。對評審過程、結 果以及產品的技術、商業秘密予以保密。參與評審工作的專家如 違反有關規定 ,或泄漏認定產品的技術、商業秘密 ,非法占有認 定申請單位的科技成果、出現故意或重大過失且造成重大損失的, 依法追究責任。
第五章 扶持政策及實施細則
第十三條 有效期內的成都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享受 市級首臺(套)相關政策 ,具體扶持政策參照《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 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的通知》(成辦規〔 2025 〕1 號 , 以下 簡稱《政策》)執行。
第十四條 《政策》第一條為“ 出臺市級認定管理辦法”,即 本辦法。
第十五條 對符合《政策》第二條“省級認定產品銷售獎勵 配套”的,按照“免申即享”方式進行政策兌現 ,不在《市級目錄》內的首臺(套)產品不享受此條款。
第十六條 對符合《政策》第三條“市級認定產品銷售獎勵” 的 , 申報主體應準備①《成都市重大裝備首臺(套)應用補助項目申報書》②誠信申報承諾書③“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 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④首臺(套)產品公告、認定證書等證明材料⑤申報產品年度銷售/采購合同、清 單、發票、貨款到賬憑證、完稅憑證及財務明細表⑥首臺(套) 產品年度銷售明細表⑦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企業年度審計報告 ⑧其他材料 ,通過“天府蓉易享 ”方式進行申報 ,不在《市級目 錄》內的首臺(套)產品不享受此條款。
第十七條 對符合《政策》第四條“融資租賃支持”的 , 申 報主體應準備①《成都市重大裝備首臺(套)應用補助項目申報書》②誠信申報承諾書③“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法 定代表人身份證、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④融資租賃產品為市級 首臺(套)產品證明材料⑤融資租賃合同、上一年度本金和費用 支付憑證及銀行流水⑥融資租賃公司融資租賃業務資質文件⑦ 其他材料,通過“天府蓉易享”方式進行申報,不在《市級目錄》 內的首臺(套)產品不享受此條款。
第十八條 對符合《政策》第四條“保險配套支持”的,按 照“免申即享”方式進行政策兌現 ,不在《市級目錄》內的首臺(套)產品不享受此條款。
第十九條 《政策》第五至第十一條分別為“支持行業協會 參與推廣應用”“支持公平參與招投標活動”“支持探索政府采購方式 ”“支持國有企業參與創新研發 ”“支持國有企業訂購首購 ” “建立推廣應用激勵容錯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科研人員激勵”, 均不涉及經費支持 ,無需申報材料。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 2025 年 8 月 16 日起試行,有效期 2 年。
第二十一條 通過本辦法認定的市級首臺(套)產品 ,可按 照規定享受市級首臺(套)相關政策。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負責解釋。
關于以上政策講解,大家還有不懂的問題嗎?還有疑問嗎?有疑問可以免費咨詢。
我們專業做項目申報12年,包括科技口、工信口、發改委、文旅口、商務口、農業林業口等等,具體有:
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軟著專利等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工業設計中心、非遺、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綠色工廠、大數據企業、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各類標準、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學技術獎、規上、老字號、新產品、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融資、百度關鍵詞排名等等;企業不知道可以申請哪些政府補貼項目的都可以找漁漁為您做個免費項目規劃。
漁漁在線指導,免費咨詢:15855199550,微信同號,歡迎前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