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項目申報資訊
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建設認定條件領域與各市申請原則指標體系、流程優化方案征求稿
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建設認定條件領域與各市申請原則指標體系、流程優化方案征求稿整理,歡迎大家提供意見!此次申報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 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綠 色低碳、新興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領域,與省重大生產力布局和相關規劃有效銜接、協同推進,形成推動相 關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體系化合力。合肥市以及阜陽市、六安市、安慶市、池州市、亳州市、宿州市、馬鞍山市、黃山市、宣城市、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銅陵市、蕪湖市、滁州市各地需要咨詢申報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的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您解答規劃!
免費指導熱線:19855109130(可加v)
深耕項目申報行業13年,沉淀了豐富的政策資源、企業資源、項目資源,形成了獨有的實戰實操模式和大量的成功案例。除了全力打造自身專業項目團隊外,相較同行業最大的優勢,在于我們有各個流程階段的人員,分工明細,細致化;想要咨詢任何項目申報的都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你做免費項目規劃。(勿抄)
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滿分分值)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單位) |
權 重 |
引領帶動( 15 ) |
技術先進性 |
技術水平和發展潛力 |
5 |
行業帶動性 |
對支撐國家、安徽省戰略任務和重點工程實施, 以及促進行 業發展的帶動性 |
5 |
|
任務目標 |
下一輪評價期內任務目標、發展規劃及實現可能性 |
5 |
|
研發能力(35 ) |
研發投入 |
近三年平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 萬元) |
10 |
平臺支撐 |
儀器和設備原值( 萬元) |
5 |
|
科研場所面積(平方米) |
2 |
||
人才隊伍 |
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人) |
5 |
|
科技項目 |
全部在研項目數(個) |
4 |
|
其中:產學研合作項目數(個) |
2 |
||
知識產權 |
近三年被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數(件) |
5 |
|
獲獎 |
近三年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獲獎數(項) |
2 |
|
產出貢獻(50) |
收入 |
近三年技術性收入/新產品銷售收入( 萬元) |
10 |
成果 |
近三年形成新產品新技術(項) |
10 |
|
服務 |
近三年新形成的應用場景(個) |
5 |
|
近三年牽頭或參與制定的國際、國內和行業標準數(個) |
5 |
||
近三年舉辦或承辦國際、國內技術成果交流、推介活動(次) |
5 |
||
人才 |
近三年培養( 引進)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個) |
5 |
|
效益 |
近三年對行業直接經濟效益( 萬元) |
10 |
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 以下簡稱“ 工程化中心” )是以 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為目標,組織開展滿足市場需求的產業 關鍵共性技術和現代工程技術研發與轉化,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 和產業鏈現代化的創新平臺。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創 新平臺基地建設的決策部署,優化工程化中心布局與管理,暢通 科技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的渠道,根據國家有關要 求,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建設方案。
一、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建設認定原則與目標
(一)建設原則
一是堅持需求導向。瞄準戰略任務和重點工程實施中的重大 技術難題,開展前瞻性、引領性布局,加速核心技術“ 補短板”“ 筑 長板”,切實為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 堅實技術保障。
二是堅持協同創新。以組建創新聯合體的方式強化企業主導 的產學研深度合作,引導企業自主開展技術攻關,加速產品迭代 升級和推廣應用;支持高校院所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或研究方 向,聯合企業增加精準匹配產業需求的高質量技術供給,在優勢 專業領域深度挖掘技術成果市場價值。
三是堅持服務賦能。創新政府服務和管理方式,實施清單化 管理,推動技術、人才、場景、數據、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集 聚融通。
四是堅持機制牽引。探索建立知識、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 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 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采取“ 承諾制” 等靈活柔性的方式組建, 通過主動謀劃、重點發掘與廣泛征集等方式提前布局。
五是堅持優勝劣汰。強化全過程管理和運行評估,將開發新 產品新技術的支撐作用、成果轉化應用前景、市場應用和產業發 展情況作為工程化中心主要評估依據。根據評估結果實現優勝劣 汰、動態調整,提升管理運行質量。
( 二 )建設目標
到 2027 年 ,完成工程化中心重組工作 ,在重點產業領域新 布局建設一批工程化中心,初步構建網絡化、開放式的平臺體系, 總體規模控制在 800 家左右 ,每年形成新產品新技術2000 項以 上 ,開展各類技術服務 10000 次以上 ,對行業直接經濟效益 10 億元以上,有力支撐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補鏈、強鏈、延鏈。
到 2030 年 ,工程化中心布局更加完善、作用持續發揮 ,科 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效率顯著提升,形成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 來產業全方位、體系化技術支撐能力 ,總體規模控制在 1000 家 左右。
二、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建設認定任務與領域
(一)重點任務
一是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實驗研究。研判市場需求及產業態 勢,積極承擔國家和省有關部門委托的研發任務,開展具有重要 應用價值的關鍵共性技術和現代工程技術研發,持續進行技術攻
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在基礎材料、關鍵工藝、核心元部件、 重大裝備樣機、系統集成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布局開展前沿引 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
二是推動技術轉移和擴散。加強中試能力建設,提升技術熟 化、工程化放大、試驗檢測、可靠性驗證能力,持續不斷地為規 模化生產提供成熟的先進技術、工藝及其產品和裝備。
三是推動人才引育和培養。打通引才引智通道,加強與高校、 科研機構、企業對接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大力引進 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為行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工程技術研究 與管理人才。
四是強化服務能力。以應用為牽引,豐富拓展新技術、新產 品應用場景,積極響應政府場景創新需求,形成服務產業升級、 城市更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場景創新能力。依托專業優勢,主動 為行業提供工程技術驗證和咨詢、方案設計、技術標準制修訂等 服務。
五是開展對外交流合作。以工程化中心名義,開展技術協作、 項 目合作、人才交流、展覽展示、賽事活動、學術論壇等多種形 式的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引進、 消化、吸收與創新。
( 二 )領域方向
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 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綠 色低碳、新興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領域,與
省重大生產力布局和相關規劃有效銜接、協同推進,形成推動相 關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體系化合力。
三、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建設認定建設與管理
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工程化中心建設運行與管理,有序規劃、 系統部署工程化中心建設。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是工程化中心的 主管單位,主要負責工程化中心運行的監督管理。牽頭和共建單 位是工程化中心建設主體,應當全力保障中心穩定運行。
工程化中心實行依托單位領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主任由 依托單位聘任,報省發展改革委備案。
(一)組織申報
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研究提出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 心建設領域布局,市級發展改革委立足本地需求與優勢,對照通 知領域和工程化中心認定標準,按照屬地原則組織創新聯合體編 制 申請報告,將符合條件的申請報告推薦報送至省發展改革委。
( 二 )評審認定
省發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照工程化中心認定標準開 展評審,其中認定標準中“ 建設目標” 采取“ 承諾制” ,需承諾在首 次評價前達到目標要求。通過評審的,經省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 公示五個工作 日,公示無異議的,按程序予以認定。
( 三 )運行管理
工程化中心正式認定后,需制定關鍵核心技術指標、成果形 式、產業化應用“ 三個清單” ,報省發展改革委備案,用于后續服 務管理。原則上只能在依托單位掛牌,不得在共建單位掛牌。同
一核心團隊只承擔一個工程化中心建設任務,一名固定人員只在 一個工程化中心任職。按照“掛高不掛低” 要求,升級或整合為上 一級平臺的,不再保留原有牌子。工程化中心每年須按照要求提 交年度工作報告。
( 四 )運行評估
強化以評促建,以評促優,省發展改革委分領域、分階段對 工程化中心開展運行評估,原則上每三年評估一次。主管單位組 織工程化中心編制評估材料,對材料完整性、真實性進行審核, 將材料及審核意見報送省發展改革委。省發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 機構,依據指標體系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基本 合格和不合格。評估結果為不合格或者連續兩次評估結果均為基 本合格的,以及出現其他違法違規情況的,按程序予以撤銷。新 認定的工程化中心參加首次評估時,若承諾事項未完成,視為評 估不合格,予以撤銷。
四、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建設認定重組與優化
根據省委科技委有關要求,按照“ 需求導向、功能聚焦、強化 服務、動態調整”思路,穩妥有序推進原省發展改革委管理的省工 程研究中心、原省科技廳管理的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組工作, 推動形成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體系化布局。
一是內部整合。由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市科技局,組織清理屬 地已完成歷史使命的平臺,歸并研究領域方向相近的平臺。
二是省級整合。省發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各市前期 優化整合后的平臺,分批次進行評估,通過評估的納入省產業技
術工程化中心序列管理。對于本輪未能納入序列的省工程研究中 心、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給予3 年優化提升期,后續擬再次組 織評估。
五、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建設認定支持與保障
(一) 資金補助 。對運行評估優秀的工程化中心,省級給予 最高 100 萬元資金獎補。
( 二 )服務賦能 。推動應用場景賦能創新平臺高質量發展, 為工程化中心提供場景開發、場景對接、產學研合作、入鏈應用 等場景服務。將工程化中心融資項目納入省項目融資對接服務平 臺,常態化開展線上融資對接,按需開展線下融資對接活動。依 托安徽省“ 政產學研金服用” 高效辦成一件事平臺開展科產供需對 接,促進工程中心技術成果轉化孵化。
( 三 )人才保障 。組織協調正式認定的工程化中心主任享受 省高層次 D 類人才政策,評價優秀的工程化中心高層次人才優先 推薦申報省人才項 目。
( 四 )項 目支持 。對具備公共服務能力的工程化中心中試項 目,按其固定資產投入(不含土地投入)的 20%予以補助,省級 最高補助 500 萬元。
(五) 能級提升 。優先支持評估優秀的工程化中心申報創建 國家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或國家新興產業創新中心。
安徽省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認定標準
一、具備的基礎條件
1.具備有效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機制,投資主體或共建單位不 少于2 家且有企業參與,機構相對獨立,具有研發和試驗必需的 固定場地、儀器設備和專職研發轉化人員。鼓勵以法人實體運行。
2. 牽頭單位為高等院校或科研單位的,需具有主持國家級科 研項 目的經歷,依托學科應為優勢學科或學科群。牽頭單位為企 業的,研發費用占比達到高新技術企業標準,依托企業技術和產 品有自身獨特優勢,主導產品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3.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良好市場前景的重大科技成 果,具有堅實的工程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工作基礎。
4. 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聯合建有研發機 構, 已設立技術研究院或院士專家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等。
5.若牽頭單位近兩年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或近兩年主導制 定過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2 項及以上,或近兩年承擔 了國家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安徽省重大產業創新計劃等省級以上 重大創新項 目,或有效期內的國家專精特新“ 小巨人” 、安徽省科 技領軍企業,第 2—4 條可適當放寬條件。
二、建設期發展目標
1.研發投入不低于 1500 萬元。
2.形成新技術新產品不少于2 項。
3.開展對外技術服務不少于20 次。
4.“ 四技”(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 收入不低于 500 萬元。
關于以上政策講解,大家還有不懂的問題嗎?還有疑問嗎?有疑問可以免費咨詢。
我們專業做項目申報13年,包括科技口、工信口、發改委、文旅口、商務口、農業林業口等等,具體有:
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軟著專利等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工業設計中心、非遺、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綠色工廠、大數據企業、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各類標準、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學技術獎、規上、老字號、新產品、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融資、百度關鍵詞排名等等;企業不知道可以申請哪些政府補貼項目的都可以找漁漁為您做個免費項目規劃。(不要抄襲)
專人在線指導,免費咨詢:19855109130,微信同號,歡迎前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