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項目申報資訊
獎勵高達千萬!武漢經開區(漢南區)建筑業補貼補助獎勵措施梳理
武漢經開區(漢南區)建筑業補貼補助獎勵措施整理如下,武漢市的企業單位可以了解一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歡迎致電。
咨詢熱線:15855199550(v同)
武漢經開區(漢南區)建筑業發展壯大主要任務
(一)發揮龍頭引領效應,推進產業聚集
1.支持建筑產業鏈聚集。引進咨詢、設計及新工藝、新材料研發等上游產業項目,重點引進與智能家居相配套的產業鏈企業,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支持使用新材料、新工藝的建筑企業集約式、規?;l展。自2020年1月1日起,遷入我區企業建設有效期內(最長不超過三年)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00萬元、3000萬元以上的,分別按照投資額的2%、6%進行獎勵,z高不超過1200萬元。
2.發展建筑業總部經濟。自2020年1月1日起,特級資質建筑業企業、綜合甲級設計企業或年產值超百億的建筑企業在我區設立總部,可優先滿足項目用地需求。
(1)鼓勵區外一級以上施工總承包資質企業遷入我區或在我區設立一級以上獨立法人子公司。遷入我區的特級資質企業三年內年度產值達到100億元的,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獎勵;遷入我區的一級總承包企業三年內年度產值達到50億元的,一次性給予500萬元獎勵。
(2)具有綜合甲級資質的設計單位總部遷入我區的,一次性給予200萬元獎勵。
(3)在本區無自有辦公用房的新設立總部企業,其本部租用自用辦公用房(不包括附屬設施和配套用房,下同),自認定次年起連續3年,每年按租金30%給予補貼,每年z高可補貼150萬元;購買自用辦公用房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給予一次性補貼,z高不超過800萬元。同一企業不能同時享受以上2項辦公用房補貼,享受補貼的用房不得對外租售或者改變用途。
3.建立優秀承包商名錄。應用建筑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成果,選擇一定數量的信譽好、實力強的骨干企業,列入區級優秀承包商名錄,并在區級政府平臺、媒體刊登表彰。
4.推行工程總承包制,實現承包一體化。將推行工程總承包制作為創新項目管理的主要任務,促使企業發揮在資本運營、建筑設計、物資采購、技術應用、施工管理等一體化方面的資源配置作用,提高項目管理的綜合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5.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實現服務集成化。促進工程咨詢行業的業務融合,鼓勵勘察、設計、招標代理、造價咨詢和監理等企業采取聯合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拓寬業務范圍,發揮工程咨詢企業智力密集型、技術復合型優勢,為建設單位提供從前期咨詢、招標代理、設計優化、造價咨詢、工程監理到運營維護的全過程咨詢服務,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質量安全目標、進度目標和投資目標。
6.支持優秀企業上市。對我區具備上市條件的建筑企業,推薦列入市級重點上市后備計劃或推薦列入省級重點上市后備計劃,對成功上市的建筑企業,將按照管委會(區人民政府)的相關文件精神進行獎勵;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上市募集資金投資計劃項目,可優先滿足項目用地需求。
7.推進金融與建筑產業深度融合,搭建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基金、證券、保險、租賃等金融機構與建筑企業的合作平臺。支持建筑企業組建投資聯合體,開展項目融資,推廣運用銀行保函、工程信用擔保或工程保險,減輕企業流動資金負擔。對信譽好、實力強的建筑企業,鼓勵金融機構相應提高授信額度,降低開具保函條件,提供人民幣中長期貸款和外幣貸款;鼓勵金融機構以普惠金融支持建筑企業發展,以高效服務滿足建筑企業需求。支持建筑企業開展自有房產、土地、工程設備、在建工程抵押融資和應收賬款、股權、倉單質押融資。
8.鼓勵企業資質升級。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區施工總承包企業晉升為特級、設計企業晉升為綜合甲級的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工程勘察、工程監理企業晉升為綜合資質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建筑企業首次晉升一級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
9.鼓勵建筑企業增產創收。
(1)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區建筑企業年產值達到一定規模的,每年分層級給予一次性獎勵。即:①建筑企業年產值在5億元以上至10億元,且產值增幅達15%以上,獎勵給企業20萬元;②建筑企業年產值在10億元以上至50億元,且產值增幅達15%以上,獎勵給企業50萬元;③建筑企業年產值在50億元以上,且產值增幅達10%以上,獎勵給企業100萬元。財政貢獻獎勵政策按區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2)自2020年1月1日起,行業甲級資質的建筑產業鏈相關企業遷入我區后三年內年度產值達到2億元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三年內年度產值達到5億元的,一次性獎勵200萬元。
10.鼓勵企業爭先創優。自2020年1月1日起,對我區建筑企業獲得“詹天佑獎”“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全國鋼結構金獎”等國家行業z高獎項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獲得省“楚天杯”、省市政金杯獎和市“黃鶴杯”、市市政金杯獎獎項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獲得國家、省、市本行業專項獎項的,作為企業信用評價的重要依據。
(二)提升企業競爭力,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
11.支持企業拓展國內市場。各相關部門及協會要為建筑企業區外承攬工程提供“綠色通道”服務,對外向型企業在評優評先中給予傾斜,承建的外地項目榮獲省級以上獎項的按照有關規定享受本地獎勵政策。
12.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發揮“一帶一路”的戰略優勢,鼓勵具有海外業務能力的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所屬企業帶動我區建筑企業及相關企業合作“出?!?。區相關主管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共同支持“走出去”的企業發展,推進對外經濟交流合作、用好國家扶持政策、爭取各類金融工具支持為“走出去”建筑業提供高效便捷服務。
(三)推廣智能建造,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
13.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建造數字化。以推廣應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為主要著力點,改變傳統建造方式,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建筑業深度融合,提升建筑智能化應用水平。加快搭建BIM技術應用平臺,加快推動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維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應用,實現目標的精準控制和智能建造,提高工程項目的綜合效益。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建筑、市政工程應率先使用BIM技術。推廣建筑構部件智能生產和物流智能配送,推進施工機器人、智能施工裝備、3D打印在工程建設領域應用。
14.推廣裝配式建筑,實現建筑工業化。以政府投資主導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及其他公益房建項目和市政設施項目為重點,堅持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提高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以裝配式建筑推動建筑生產工業化發展。確保至2022年全區工程項目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不低于40%。
15.開展“智慧工地”建設,實現管理智慧化。實現施工現場由傳統的人工粗放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方式轉變。搭建全區統一的“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臺,將智能設備、BIM、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全區建筑施工現場中,逐步構建覆蓋建設主管部門、投資企業、工程項目的三級聯動“智慧工地”管理體系。逐步將全區房屋建筑工程和有條件的市政工程納入“智慧工地”管理,實現建筑工地“人、機、料、法、環”五大環節信息化和智慧化,提升項目現場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和政府監管效能。
(四)鼓勵科技創新,促進建筑人才隊伍建設
16.加大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應用。積極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表彰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技術帶頭人,鼓勵企業設立技術中心,優先支持企業的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項目。自2020年1月1日起,對獲得國家級施工工法的,一次性給予獎勵個人2萬元;對獲得省級施工工法的,一次性給予獎勵個人1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的,一次性給予獎勵個人5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一次性給予獎勵個人3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一次性給予獎勵個人20萬元;對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的,一次性給予獎勵個人10萬元;對發明專利獲得“國家專利金獎”的,一次性給予獎勵個人30萬元;對發明專利獲得“國家專利銀獎”的,一次性給予獎勵個人15萬元。
17.推進建筑業“產學研”合作發展。引導企業通過戰略合作、校企合作、技術轉讓、技術參股等方式,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建筑企業參加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享受國家相關優惠政策。
18.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自2020年1月1日起,對引進符合相關人才政策的企業高管,其個人所得稅除中央以外予以獎勵;高層次人才,可按武漢經開區(漢南區)人才政策享受人才補貼、專家公寓、人才公寓、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各類人才的相關政策按《中共武漢開發區工委?中共漢南區委?武漢開發區管委會?漢南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人才強區戰略的實施意見》(武開〔2019〕12號)執行。
武漢經開區(漢南區)建筑業發展壯大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全區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管委會(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擔任,常務副組長由負責管委會(區人民政府)負責常務工作的領導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城建工作的領導同志擔任,成員包括管委會(區政府)辦公室、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展和改革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水務和湖泊局、商務局、行政審批局、稅務局等部門主要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要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完善工作機制。推進相關部門之間、政企之間、銀企之間的合作機制,建立多方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溝通、協調、服務。堅持寓服務于監管,大力推行“互聯網+建筑業”信息化管理,不斷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全面提升服務監管水平。
(三)深化行政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推進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阻礙建筑業發展的瓶頸,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市場秩序,創造良好的建筑業發展環境。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平臺,加大對建筑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宣傳力度,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推動。要加強輿論引導,全面宣傳建筑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為推動建筑業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